学校主页 数字中青 中青新闻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研究生处新闻

首都五校马院研究生学习交流研讨会举办

发表日期:2017-10-18 15:39:00 作者:

 新闻中心讯(陆梦颖 王萌萌)  10月14日,首都五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学习交流研讨会在我校举办。

 

研讨会主题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习青年习近平”,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研究生处共同举办,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共中央党校等多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究生代表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活动。

在欢迎仪式上,马院执行院长李伟教授对出席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们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建议同学们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时候,要带着信仰学,要结合理论学,要带着使命学。

在专家导读阶段,研讨会特别邀请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办公厅副主任穆兆勇研究员作专题辅导。穆老师从学理支撑、实质内涵、实践要求三个方面解读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习青年习近平”的理论意义、政治意义、实践意义,并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

随后,16位硕士生和博士生作主旨发言。来自北京大学的刘辰硕以“七载知青,一生之情”为题,谈了七年知青生活对习近平同志之后工作生活的影响。清华大学的郑翔瑜以“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再次塑造”为题,阐述了自己的学习感悟,当下广大青年学习青年习近平,关键是学习总书记的精神品质,对于在思想上扣好第一个扣子,立志为人民服务尤为重要。北京师范大学的袁超乘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了自己的学习收获。他认为,青年马克思主义学者应该下功夫关注学科前沿问题。我校研究生的王琦围绕“崇高理想、家国情怀、意志品质”三个方面,对怎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精神进行了阐述。

中国人民大学的王天蛟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所取得的成绩和他的七年知青生活磨练密不可分,在严苛的环境中不断成长,最终取得辉煌成就。中央党校的王阁以“青年当立志求学,胸怀天下”入手,启发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首要任务。北京师范大学的高维峰以自身体会跟大家一起共勉,作为新时代最富有朝气的青年一代,应该深学深思深研,真正体会和把握《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所反映出来的人生成长的深刻内涵。我校的方强通过生动讲述,将习近平总书记在七载知青岁月中的青春故事生动的展现出来,提醒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在磨炼中成长,从困境中涅槃。

北京大学的付锦睿围绕“理想”和“信念”两个关键词,讨论了在当下价值观日趋多元的情况下,青年应当怎样作出选择。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清华大学的金哲主要围绕“保持初心;肯吃苦,肯奋斗;勤奋好学”三点内容来阐述。北京师范大学的陈汉锋从大学生村官的视角,谈了自己的成长感受。大学生村官要牢记树立服务理念,立足当下,志存高远。同时,要快速转变观念,牢记服务百姓;学会吃苦耐劳,坚持学习创新。我校的王菊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生活不仅是他服务人民的真实写照,更是他坚定信念和过硬党性的生动体现。

北京大学的崔琳菲从“人类福祉”这一视角,对《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进行思考。她说,尽管“人类福祉”的具体内涵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而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永恒不变的。中国人民大学的李夕璨从“为民用权、实干惠民、富民扶贫”三个层面,对习近平总书记以民为本思想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北京师范大学的郭则瑞着重强调了青年要练就一身过硬本领,深入基层,立根在群众中。我校的程奥林就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习青年习近平谈了自己的三点感想: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加强理论学习;要切实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思想觉悟。

在专家点评环节,国内青年学泰斗黄志坚教授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点评。黄老师对大家的发言予以肯定,并提出了三处可圈可点之处:首先是大家真诚的学习态度,其次是深深的情感共鸣,最后是强烈的使命担当。同时,黄志坚教授勉励同学们要真正成为一名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做到“真信”——“坚定的信”并且“言行一致地信”。

本次研讨会旨在搭建首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之间的沟通桥梁,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增进学术研究交流。研讨活动共收到论文百余篇,其中,16名作者获得优秀论文奖。 (摄影/王萌萌)

位读者读过此文

>> 相关附件